元年

2023年保险行业数字化的五大观察与三大展望

数字化· 发布时间:2023-03-08

编者按

元年在2023开年之际特别策划《2023元年行业观察》系列内容,将从企业数字化转型蓝图出发,聚焦智能制造、金融、零售快消、银行、能源化工、地产六大行业领先思想,为正在践行数字化转型的不同行业的企业提供解题思路。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2年1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22〕2号),要求银行业保险业从战略规划与组织流程建设、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数据能力建设、科技能力建设、风险防范、组织保障和监督管理等方向持续发力,到2025年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建成。保险行业协会在《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更是提出具体的指标:线上化产品比例 > 50%  ,线上化客户比例 > 60%,承保自动化率 >70% 核保自动化率 >80% 理赔自动化率 >60%;同时要求科技支持普惠性保险业务,兼顾特殊人群需求,支持精准设计成本低、可获得性高的普惠保险产品及服务。


保险公司积极根据市场与监管需求,部署科技应用,正将数字化转型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赋能企业高质量管理与发展:

 

观察一业务线上化率和线上线下互融互通加速提高

 

活动均可以在线上完成,而对于老年客户,则希望更友好,有更多的辅助和指导。在线业务可以对外提供全渠道、全触点无差异行销和客户服务体验

 

由于疫情的冲击,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对于线上的作业与管理也有着更高的诉求,更便捷地获得资源,提高办公效率。


头部保险公司已经在加速科技布局,实现客户在线,管理在线;例如:中国人寿充分发挥综合经营优势,打造App端、微信端融合交互的轻量级聚合平台——国寿联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综合服务体验,并通过引入语音识别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多轮对话技术等多重技术能力,全天候为客户提供服务。在数字化加持下,国寿联盟已支持多款保险产品线上自助购买,用户可以一键下单、便捷到家,还特别支持“尊老模式”,能放大字号、语音播报、远程视频等。泰康人寿,通过打造万员工使用“泰家园”APP 平台,实现管理在线,聚焦“经营决策”、“员工自助”、“审批待办”“组织文化”四大工作场景,大幅提供的管理效率。

 

观察二中台赋能持续向纵深领域发展

 

随着保险公司对于中台概念认识的逐步加深,中台赋能也开始向着纵深领域发展,具体表现在:

 

业务中台:通过容器化、微服务、DevOps等云原始技术支持金融特有的复杂业务逻辑以及高可靠性、高准确性和高安全性的要求,赋能前台应用,满足复杂的前台业务场景需求,如开始产品上线、渠道政策快速调整、理赔数据快速采集等。

 

包括大数据、AI平台、通过数据治理形成数据资产,深挖价值,驱动业务。

 

算法中台:通过构建高性能计算框架和数据底层平台,涵盖算法开发,模型训练评估、在线推理预测建模,支持数据智能化场景分析,对保险全业务价值链提供支持,更好地驱动业务发展和创新。

 

2022年12月30日,中华财险宣布以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为支撑的新一代车险系统上线,对于客户进一步完善了车险产品的差异化经营与定价能力,大幅提升了理赔效率与客户服务体验,对内,变革了风控管理理念,风险前置,基于系统预设调度策略与算法能力,大幅提高了业务运营效率。


中华保险的新一代车险系统为全行业提供了一个观察样本,随着中台相关技术(如云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中间件、AI算法等)的深度应用,中台对业务的赋能也必将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

 

观察三从数据走向“数智”大幅提高数字化运营能力

 

金融行业数据高度集中,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阵地,与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深度融合的智慧金融,提高数字化运营能力是保险企业的重要攻关方向,相关保险企业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做了大量的业务实践,例如,中国人寿以投资数据为中心,应用微服务、大数据、人工智能、RPA等前沿技术打造了CLIMB平台,为决策、投研和运营人员提供一站式、深度人机结合的用户体验。泰康人寿则根据集团超体(超级体验)战略,建设了数据智能全景图,服务于超体销售、绩优队伍、客户经营、运营决策、价值风控、监管合规六大领域,实现了企业内部降本增效。


不同的保险企业,企业发展战略和内部资源禀赋各不相同,但从数据走向“数智”已是共识,保险公司未来也必将在产品开发、销售、承保、理赔、客户服务、财务管理、风控等诸多领域开展深入的“数智”应用,决策“科”创未来。

 

观察四构建数字化生态联盟打通行业间壁垒实现业务模式创新链接

 

保险公司以客户为中心规划整个生态体系的成长图谱,坚持跨界融合发展,带动上下游企业信息化创新,实现在互联网思维下的客户经营、价值挖掘、资源协同,构筑金融业前所未有的高效能成长路径。


中国人寿通过数字技术,建设“安心防”智慧防灾防损云平台,采用全国产化GIS平台搭建智能风控云平台,对接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客户提供灾害预警服务。在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突发里氏6.0级地震灾害后,安心防”平台推送速报信息并不间断更新地震灾情,快速完成震中50km/100km范围受影响企财工程险用户筛查,其中50km范围内客户214个,累计保额122亿,有效协助快速开展理赔查勘定损。

 

观察五科技伦理监管日趋严格消费者权益保护是重中之重

 

202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中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对科技伦理治理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构建了中国科技伦理治理的基本模式、监管框架、制度体系。同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提供了在金融领域开展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守正创新、数据安全、包容普惠等七个方面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2022年12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提出11项消保体制机制建设要求,为银行保险机构系统性搭建消保体系提供了重要指导。


过去一年从国家到行业监管机构高频率地发出内容广泛,监管严格的各类指导与制度与管理办法等文件来看,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近年来关于消保工作执行不力而受到处罚的案例也在逐年增多就可见一般。严格的监管,对保险公司的客户经营与内部管理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例如,保险集团内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客户名单共享,交叉销售,再也无法进行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和管理,否则可能会招来监管机构的巨额罚单。


头部保险企业很早就意识到了科技伦理对企业经营带来的严峻性,例如,中国人保集团在2022年就组织实施了“隐私计算平台项目”,平台提供了联合计算、匿名查询、联合建模三大类功能,打造完善的联邦学习计算引擎和多方安全计算引擎,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有效地解决了人保集团在精准营销、联合风控、普惠金融、医疗和大健康管理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和监管难题。同时也将人保集团的数据管理工作推向了新高度。

 


2023年展望

 

经济下行,新冠疫情持续行业发展,监管从严从紧,引导保险产品回归保障本源,传统的发展模式承压,新的经营模式仍在探索中,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建议保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充分挖掘大数据、5G、互联网等技术场景化应用,进一步实现供需两端的的精准对接。

2022年6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有关情况的通报》指出,各银保监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联动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加大指导推动力度,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同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出更高层次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需求。保险企业需要在传统精算技术的基础之上,深度运用大数据、5G 、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不断丰富产品服务供给,持续迭代更新。在需求侧,则需要加大线上化、智能化,服务数字化的营销体系变革,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精准送达的能力。


二、加快从数据处理向数据运营和数据管理转型。

过往在大数据处理、存储和管理的许多方面的创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技术需求驱动的,随着数据与业务的深入融合,重视数据价值实现、数据业务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对于保险企业来说,也不在是单纯处理数据生成、存储、处理,而是要求明确数据质量的最终责任、归口管理部门、建设完善的数据治理、数据运营流程、内部计费模式等,从而满足数据从生成到归档的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中的组织需求。


同样,在过往保险企业通常对数据隐私和治理的担忧有些松懈,但随着2022年最后一个月,国务院和银保监会相继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将数据处理的隐私和安全的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在数据跨越国际边界时,对于全球性的保险企业影响更大,因此,保险企业需要探索新的工具(如隐私计算)部署和使用,以确保数据停留在需要停留的位置,在静态和动态中得到保护,并在其生命周期内得到适当的跟踪。

 

三、打造高质量保险科技生态系统,实现保险企业共生、共创、共赢。

数字化转型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取得显著效果,保险企业具有现实的业务场景,科技企业具有前沿的数字化技术和产品,由于资源、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一般来说,仅仅依靠保险企业的自身力量来推进数字化战略较难,所以最好去寻找优秀的科技合作伙伴,通过合作赋能自身,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数字化转型的路径选择上不要图宏伟浩大,可在现有业务基础上选择几个合适的项目作为切入点,集中精力解决最大痛点问题。

>>

解决方案

白皮书

研究报告

咨询热线

400-680-2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