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数据治理和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夯实数据基础
成为数据驱动型企业已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然而,为何众多企业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元年科技基于近20年的深厚经验,系统性地拆解构建数据驱动型企业的成功框架,并深入剖析“数据治理”这一基础能力的建设之道,为您的转型之路提供清晰蓝图。
本期为您带来元年科技的独家观点合集:如何成为数据驱动型企业?以数据治理奠定数字化转型基础,为什么、如何做?
当前,大多数企业正面临着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源相互独立、数据安全隐私等挑战。如何在数据的世界中突破屏障,挖掘出海量数据中蕴含的价值从而驱动企业进行生产、销售、经营、管理?构建数据驱动型组织是破局关键。
调查数据也印证了其巨大价值:成为数据驱动型企业可以实现4倍的收入增长(forrest:gauge your bussiness maturity,2021),但是只有11%的企业能够建立数据驱动的能力,这些企业中去掉数字化原生的互联网和高科技企业,传统企业能做到数据驱动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成为数据驱动型企业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如果你对数据驱动的理解还停留在不断的开发报表,制作炫酷的数据大屏的段位,那你就OUT了!元年科技认为,数据驱动型企业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通过数据治理确保数据质量,并将其转化为数据资产,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驱动型企业能够通过实时、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洞察为指导,促进跨部门协作,持续优化运营效率,并支持自动化、智能化、快速且精准的决策,不断推动业务创新,赢得市场竞争的领先地位,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
构建数据驱动型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从战略、应用、治理、模型、平台等多方面入手,持续优化与创新,方能在数字化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该体系的构建涵盖四个方面:
(1)四大核心工作:确立战略导向,强化业务引领;深化智能化数据应用; 夯实数据治理基础;构建数据决策模型体系。
(2)三大能力要素:强化数据治理能力;提升数据模型能力;完善数据应用平台能力。
(3)二大切入路径:对于数据基础薄弱企业,可以以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业财融合与数据治理工作,全面提升数据质量;对于数据基础良好企业,可以着力构建问题导向、场景化的智能数据应用体系,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创造。
(4)三层应用架构:数据平台层;应用平台层;数据应用层。
点下方图片阅读文章:元年数据驱动独家洞见
在三大能力要素中,坚实的数据基础是重中之重,是一切数据应用的基石。其建设往往始于数据治理,而这也是许多企业折戟的第一关。
2024年一季度,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向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共开出涉及数据报送质量问题的罚单396张,处罚金额2.94亿元。处罚的主要原因是数据不真实、不准确、无法穿透。这一现象反映了很多大型企业普遍存在的数据治理项目失败率高的问题,根因通常在于:缺乏一把手推动、目标不清晰,贪大求全、业务部门没有承担足够的责任、对数据治理的长期运营认识不足。
怎么保证数据治理能够成功?元年科技依托近20年的经验总结了“盘规治融用”的五部方法论体系,帮助企业在数据治理过程中逐步推进,确保项目成功落地:
(1)“盘”:结合公司战略制定数据战略,明确各级别数据需求,确定优先级。
(2)“规”:明确主数据、交易数据、指标的定义,口径,关键属性等规范。
(3)“治”:建立组织和人的规则,明确谁拍板、谁执行、谁担责。
(4)“融”:数据分层存入数据仓库,建立面向不同使用者、业务领域的多维数据模型。
(5)“用”:加工好的数据监控、分析、预测,发现问题跟踪解决,形成PDCA循环。
在这个过程中,第四代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要作为重要的抓手,通过打通业务与财务数据流、落实主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为数据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最终,企业可以通过高质量的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支持,真正从“数据孤岛”走向“数据驱动”。
点下方图片阅读文章:元年数据治理独家洞见
关于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