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

元点|相比“新个税”,企业税改更加严峻......

税务管理· 发布时间:2018-09-04

从今年年初开始,将个税免征额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一直受到广泛热议。而相比“个税”,企业征税就更加复杂,在当下“互联网+税务”的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

走出互联网时代大企业税务管理困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技术创新的浪潮,催生了一系列技术群——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在这样强大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之下,原有构成工业社会的一些基本概念,它们所指向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时代重新定义了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和协作(分工)结构。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税收工作深度融合。

“营改增”、金税三期、多证合一、税收实名制认证、国地税联合稽查、个人税号、申报机器人、纳税信用体系等多项举措并进,我国税收征管和涉税风险管理体系正在向互联网化加速变革。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我国重点税源监测的对象。大企业由于集团公司层级多、业务量大、经营模式多、人员调动频繁等因素,普遍存在涉税业务杂乱,管理成本偏高,工作效率低下,办税人员压力较大等问题。

元年管理会计研究认为,在当前“互联网+税务”的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形势更加严峻,企业税务管理亟需“转型”。

税务业务管理:“粗放”需过渡到“精细”

由于我国正处于税制改革的关键期,各项税收政策变动频繁,大企业业务种类繁多,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税种和业务流程,传统企业税务粗放管理模式下计税依据(税基)的确认、税金的计算等主要依靠税务会计人员个体素质及对相关税务制度的理解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涉税风险。另外,大企业集团分子公司一般分散在各地,由于税收的属地化管理,涉税业务的稽查内容及规则各地执行标准存在差异,“一刀切”式的集团税务管理容易导致纳税申报时点控制的缺失。涉税业务管理的过程和流程亟需精细化。

税务业务管理:“手工”需过渡到“自动”

一方面,在新的经济形式下,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大企业的业务系统趋于复杂,涉及多部门多环节管理,系统间衔接容易出现理解不一致的情况,导致税务政策无法落实,造成税务风险业务量大,手工管理模式下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达到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税收口径存在差异化,大企业一般存在不同组织不同汇缴方式及汇缴规则,但税务管理要求数据来源、纳税调整依据可查可追溯,手工处理难度大。

税务信息共享:“分散”需过渡到“集中”

税务信息是企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决策需要及时准确的税务信息的支撑,但是一般大企业集团总部、省分、地市、县系等分子公司涉税信息共享力度弱,集团税务管控制度及规范缺少迅速下达、推行全国的有效手段,再加上大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众多、水平良莠不齐且变动频繁,容易造成信息分散失真或者缺失,使企业税务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涉税风险管控:“被动”需过渡到“主动”

我国于2009年、2011年相继出台系列文件,初步建立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框架,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的税收征管、纳税服务、经营指标的等加强监管,并不断加大税务检查及对偷漏税的惩罚力度。大企业必须将自身的涉税风险管控方式需从“被动”逐渐转为“主动”,建立查补税管理机制,做到一点发生涉税风险,全局快速响应。

>>

解决方案

白皮书

研究报告

咨询热线

400-680-2995